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指示精神,進一步學習弘揚大運河文化,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近日,中國水利學會、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與北京水利學會、市科協、市水科院等單位聯合組織開展了大運河北京段聯合考察交流活動。中國水利學會秘書長湯鑫華、副秘書長劉詠峰,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執行長克里斯托弗·喬治(Christopher George),北京市水科院、北京市科協學會部、北京市北運河管理處、中國水科院水利史與水文化研究部、中國電建集團華東院北京分公司等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大運河北京段全長82公里,橫跨昌平、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通州六區,沿線文物等級高、分布密集、時代跨度長、類型豐富,既是明清北京城連接西北部園林的紐帶、古代中國連接南北方的大動脈,也是現代連接北京中心城與副中心的“項鏈”,地理位置重要、歷史價值高。本次活動對通州區張家灣古城墻、張家灣博物館、北關閘、驗糧樓、昌平區白浮泉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就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傳承利用建設進行了座談交流,對大運河北京段的歷史、現在所發揮的作用、面臨的問題等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和深入探討。
通過考察研討,大家認為,大運河作為古代中國的重要漕運通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現在又作為紐帶互聯互通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錢塘江五大水系,繼續發揮著航運、灌溉、防洪和排澇等多種作用,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活動要求,各參與單位作為涉水領域的頂尖科技社團、科研機構和管理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與作用,在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等方面加強系統合作,綜合運用國際化、信息化和協同化手段,聯手挖掘運河文化價值,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現體制機制、合作模式、創新人才培養三大突破,為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次活動由國際水利組織、全國學會、省級學會三級學會聯合策劃,專業學會與地方科協協同組織,科技社團與科研機構協商承辦,學術團體與行政單位共同實施,中外產學研管專家廣泛參加,實際考察與學術交流有機融合,生動詮釋了學會事業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