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黄色电影/日韩人妻无码潮喷视频/tube8xxx/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 A片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專家視點

河湖生態緩沖帶怎么建?如何管?

時間:2021-05-06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小橋流水,花香四溢,信步走在綠道旁,“蘭里水鄉”風光一覽無余,讓游人流連忘返。重建后的風雨橋更是成為網紅打卡點,引來許多游人駐足拍照。“蘭里水鄉”僅僅是浙江創新實施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探索流域生態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技術大綱》提出強化水生態空間管控要求,增加了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長度、濕地恢復(建設)面積、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等生態指標,對各地開展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說,河湖生態空間保護和修復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 

  那么,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對于河湖治理有哪些積極的意義?在實踐過程中,推進河湖生態緩沖帶這項工作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應該如何推進?記者為此采訪了業內專家。 

  有效“緩沖”人類活動對河湖生態系統影響 

  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河湖生態緩沖帶具有多重生態服務功能,是控制非點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也是穩水質、優生態的必然選擇和方向。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多次強調水生態保護修復問題。早在2020年生態環境部例行首場發布會上,他就列舉了此前地方調研過程中發現的拖網捕撈、吸泥船挖螺螄、機械攪網捕撈等生產活動對于河湖生態產生的致命性破壞。而在最近一次的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張波又特別強調了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工作。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馬樂寬介紹說,河湖生態緩沖帶可理解為陸域向河道、湖庫等水域過渡的帶狀生態空間,具有攔截面源污染、維持流域生態系統完整、穩固河道堤岸等重要功能。 

  然而,當前在很多地方普遍存在河湖生態緩沖帶被企業占用、被養殖業占用、被農業生產占用的現象。 

  對此,馬樂寬介紹說,沿河、環湖區域通常是人類活動較為集中的場所,隨著農業、旅游、交通、城鎮建設、水利工程等開發項目不斷增多,沿河、環湖生態空間被擠占嚴重,河湖岸線自然屬性和水體水文條件將大幅改變,原有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受到擾亂,當地物種生境遭到破壞,造成水生態環境退化。 

  逐級緩沖人類活動影響,一直是管理實踐中保護敏感區域的通用模式。諸如,我們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將自然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對不同區域落實不同尺度的管控要求。 

  因此,作為有效“緩沖”人類活動對河湖生態系統影響的重要措施之一,河湖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重點要解決怎么劃、怎么管的問題 

  在河流岸線生態修復研究和實踐方面,西方國家在經歷100多年河流大規模開發利用之后,逐步轉向河流岸線保護與生態修復,并從以水質改善為重點拓展到河流生態系統恢復。 

  而我國河湖緩沖帶生態修復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諸多挑戰。馬樂寬用“怎么劃、怎么管”6個字進行了概括。他解釋說,在劃分方面,一是“在哪里劃?”的問題。從山頂到湖心,生態系統的變化是連續的,很難像分水嶺一樣找到一個明確的邊界,這是首先要解決從哪里開始劃的問題;二是“要劃多寬?”的問題。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強度的面源污染、不同水域功能的保護,對于緩沖帶的寬度可能都有不同的需求。 

  在管理層面,如何與現有的河湖岸線相關管理要求充分銜接?馬樂寬給記者列舉了一些法律和規定對于河湖緩沖帶的要求,《城市藍線管理辦法》將城市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作為城市藍線,明令禁止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藍線內水域等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要求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劃定河湖管理范圍,明令禁止管理范圍內妨礙行洪的建筑與活動。 

  同時,由于不同河湖的緩沖帶管控措施嚴格程度差異較大,需要因地制宜、“一帶一策”。馬樂寬解釋說,比如一些具有飲用水水源、珍稀物種保護功能的河湖,可能要求嚴格限制各種人為干擾;而具有景觀娛樂功能的河湖,可能會允許存在一定的親水設施和活動。對于緩沖帶內已有的不符合管理規定的設施和活動,退出需要一個過程,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和付出較大的成本。 

  據了解,生態環境部正在積極推進河流、湖濱緩沖帶劃定與生態修復技術指南制定工作,旨在為實踐提供參考。 

  建議率先在“三場一通道”等重要水體推進生態緩沖帶建設 

  仔細梳理不難發現,以往規劃中已有一些保護河湖生態緩沖帶的探索。例如,《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提出三峽庫區要強化消落區的管理,因地制宜采取嚴格保護、生態恢復、污染清理與處置、綜合整治等分類對策與措施,減少消落區的人類活動干擾。《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規劃》將“庫區周邊生態隔離帶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規劃任務。 

  2018年,生態環境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提出,原則上在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周邊一定范圍劃定生態緩沖帶,依法嚴厲打擊侵占河湖水域岸線、圍墾湖泊、填湖造地等行為,各地可根據河湖周邊實際情況對范圍進行合理調整;開展生態緩沖帶綜合整治,嚴格控制與長江生態保護無關的開發活動,積極騰退受侵占的高價值生態區域,大力保護修復沿河環湖濕地生態系統,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 

  在地方實踐方面,浙江省自2018年率先在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湖州市苕溪流域、金華市浦江縣浦陽江、臺州市黃巖區長潭水庫等4個地方開展河湖生態緩沖帶劃分和生態修復試點工作以來,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建設試點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馬樂寬建議說,雖然在實踐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建議各地按照“適應性管理”的理念,積極探索,共同推進這項工作。對此,他解釋說,建議按照保護優先、突出重點的原則,遵循現有法律、法規、標準、指南的原理,結合當地工作基礎、實踐經驗,率先在具有重要功能的河湖(例如“三場一通道”等水體)把緩沖帶劃出來、管起來;同時對生態緩沖帶及河湖生態環境狀況開展定期監測和評估,根據生態環境狀況的變化及時(建議3~5年)調整緩沖帶劃分范圍和管控措施。 

  “一開始劃分的范圍、制定的管控措施與實際情況可能存在偏差,但是沒關系,重要的是把這項工作做起來。”馬樂寬認為,邊做邊總結經驗、調整策略,可為建立適合當地的生態緩沖帶保護模式不斷夯實基礎,同時可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共同提升生態緩沖帶的精準、科學、依法保護水平。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