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水利部部長陳雷在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透露,全面推行河長制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設立鄉級以上河長31萬名、村級河長62萬名,湖長制已經全面啟動實施,中央確定的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任務有望提前完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五年來,我國城鄉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未來應完善哪些機制,如何用制度守護生態文明,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從單一治理到系統思維: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模式
亭臺閣樓,綠水環繞,雜花生樹。
每每站在外婆溪邊上,眼前的景象總讓65歲的傅央改忍不住感慨。傅央改是土生土長的寧波市滕頭村人,在他的記憶里,繞村而過的外婆溪“前世”很黯淡:窄小的河道,助跑一跳就可以跨到對岸;河道淤塞、雜草叢生,逢雨便澇,雨過便干。
2013年,寧波成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后,滕頭村啟動了水生態治理行動:改善河流的水質,拓寬水域面積,建設水上廊橋,種植河岸花草。27500余根松木樁支護、34640立方米河道清淤、2750立方米各類砌石、1480立方米混凝土澆筑、2300米長河道兩岸污水管網鋪設……這一組數據記錄了外婆溪的美麗嬗變,也是其岸綠景美的終極秘訣。
如今的外婆溪,搖身一變成為風景秀美的景觀河。不少游客慕名而來,無論是沿河漫步,還是泛舟河上,都能收獲一步一景的驚喜。
外婆溪不僅見證了“中國生態第一村”滕頭村三年的治水歷程,更見證了中國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
“這源于我們治水思路和治水理念的轉變。”陳雷指出,要牢固樹立辯證思維和系統思維,以問題為導向,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統籌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生態退化、水環境惡化、水災害頻發問題,著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形成有利于水資源節約保護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5年來,各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城鄉水生態文明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堅持以水定產、以水定城,“三條紅線”約束作用不斷顯現,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實施,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水利部數據顯示,全國年用水總量6040億立方米,明顯低于6350億立方米的年度控制指標;2012—2016年,我國萬元GDP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25.3%和26.6%;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9.9%。
從“管不住”到“管得好”:
水治理體制機制逐步健全
隆冬的灃河,河水清澈,緩緩流淌。河長制實施一年以來的治水實踐,讓西安西咸新區管轄范圍內的各條河流煥然一新。這其中離不開各級河長和巡河員的辛苦巡河,在他們的心里,落實好河長制不僅要走完“最后一公里”,更要走好“最后一公里”。
“現在雨水少了,河道里從上游漂浮過來的垃圾也少了許多,水質也在逐漸變好。”西咸新區釣臺街道辦王道村的史兆武河長說。
市民志愿者當河長、黨政領導當河長,在西安,用河長制實現“治污水”“剿劣水”“全治理”的五年治水目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黨政領導當了河長,部門該怎么聯動?如何進一步破解九龍治水難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河長制統籌整合各方資源的優勢,解決好每條河的近期整治、遠期規劃等一系列問題?西安積極探索成立河長制作戰指揮部,整合部門治水合力的新思路、新辦法。
2017年1月,西安市委提出了“西安河長制不要等,要先行先試”總要求,根據河湖實際,快速構建了包括市、區(縣)、鎮(街)、村在內的“3+1”河長體系和市、縣、鎮三級河道警長體系,共落實各級河長3364名,設置市、區、鎮三級河道警長258名。
西安的實踐并不是個案。五年來,我們堅決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部署,蹄疾步穩推進水利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水治理體制機制逐步健全。
“目前,我國河長制制度體系和組織體系已經基本建立,河湖專項整治行動深入開展,推動解決了一大批河湖管理難題,不少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多頭管’到‘統一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中央確定的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任務有望提前完成。”陳雷說。
從建立制度到長效機制:
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湖美的美麗家園
實施河長制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就是使河湖面貌不斷改善。如何從建立制度到形成長效機制,成為未來探索的關鍵所在。
“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全面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湖美的美麗家園。”陳雷說,已經建立河長制的23個省份,要根據中期評估情況抓好鞏固提升、健全長效機制。其他省份要加快進度,確保6月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
長效機制的建立離不開思路轉變,更離不開改革創新。
水利部表示,將結合海綿城市、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引導城鄉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產業布局與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承載能力相均衡,打造水系完整、水流通暢、水質良好的現代水生態格局,更好滿足人民親水近水愛水等方面需求,讓良好水生態環境成為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新增長點。
為保證河長制更好地發揮優勢和作用,各地都要針對河長制運行實施中可能出現的不足,在探索和完善長效機制方面下功夫。
專家建議,在全面推進河長制過程中,要把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職責落到實處,在全面推行河長制過程中,完善責任范圍的劃分機制、治理目標的細化機制、資金使用的管理機制、協調溝通的聯席機制、生態資金的橫向補償機制,用長效機制守護水生態文明。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