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長沙理工大學副校長
楊偉軍:大力建設城市管道分質供水(直飲水)系統
現行規章屬于行業標準,應制定強制執行的直飲水國家標準。可組織相關科研單位和高校對城市管道分質供水(直飲水)系統進行新技術研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質供水系統裝備,推動行業技術革新與理論創新。對條件成熟的城市,可開展國家和省級管道分質供水(直飲水)系統試點,再逐步推廣至全國。利用城市綜合管廊,同期建設城市管道分質供水(直飲水)管網系統,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提高中水回用標準,以再生水和雨水補充為分質供水系統中非飲用水水源,建設綠色生態用水城市。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荊門市政協副主席
楊希雄:加大對漢江中下游生態補償力度
南水北調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性工程,對于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促進南北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加大漢江中下游環境治理、生態修復投入力度,實施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加大漢江濕地保護與恢復體系建設等重大生態安全工程投入力度。同時,在漢江荊門段投資建立增殖放流站,恢復受保護的魚類資源。加快實施一批重點應急項目建設,對漢江荊門段的崩岸進行整治。改造沿江涵閘及泵站、漢江荊門段取水困難和水質污染嚴重的水廠,確保居民飲水安全。支持漢江荊門段水資源配置工程,構建水源地水環境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城鎮飲用水水質達標和工農業用水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文廣旅新局文藝創作辦公室副主任
何學彬:要從根本上解決眉山市水質性缺水困擾
近年來,四川省眉山市大力實施“綠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園之市”三大工程,強力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由于眉山市水資源存在時空和地域分布不均的先天不足,加上攔蓄工程少、過境水利用水平低、水質性缺水困擾等原因,導致眉山市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承載能力下降,用水形勢嚴峻。因此必須持續推動“長征渠”引水工程建設。“長征渠”引水工程是新時代眉山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著力“做強一帶、做活一區、做美一片”落地落實的重要保障。“長征渠”引水工程的實施,將帶動眉山市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建設,從而徹底告別水資源短缺的歷史,對筑牢四川生態屏障,確保水環境安全,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建設繁榮富裕美好四川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工程師
吳永利:城市“第二水源”亟待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污水處理廠生產的中水,可以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價值。要加快中水利用專項規劃編制,盡快把中水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加強政策引導和制度規范,把中水利用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大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實行水資源管理、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中水利用等歸口管理,盡快實現全國水務管理一體化,從而對中水利用工作形成有力領導。此外,要引入市場機制,大力培育中水利用市場,充分利用價格杠桿作用,提高中水利用市場化水平。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
加強長江大保護 盡快設立國家級武漢長江新區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主席胡曙光作為第一提案人,張文彤、肖凱旋、陳純星、高宗余等來自民建、工商聯、總工會、科技等界別住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共同提出《關于支持設立國家級武漢長江新區的建議》。聯名提案建議,盡快啟動國家級武漢長江新區設立審核報批工作,將武漢長江新區作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示范區,加強長江大保護,支持探索建立“共抓大保護”的生態環境治理新機制,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發展新模式。
長江新區位于武漢東北部長江之濱,面江背山,坐北朝南,有機聯接武漢主城,濱湖擁河,處于水運、航空、鐵路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中心位置。水資源豐富,生態承載力強,具備建設國家級新區的良好條件。設立國家級武漢長江新區,意義重大,有利于推動實施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長江干流流經湖北1061公里,湖北武漢地處長江經濟帶的“龍腰”地位,理應在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中承擔更重要的作用。設立國家級武漢長江新區將為復興大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以上內容根據《農民日報》、人民論壇網、《安徽日報》等媒體報道整理編輯)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