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有七處文字,分別提到了網絡信息化工作。對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和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水務信息化工作者要把習近平興水治水和網絡強國重要思想結合起來,增強推進新時代水務信息化、現代化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以實現天津水務“六能”目標為核心,把準新時代水務網信建設的主攻方向,從解決好水務信息化面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難題入手,進一步豐富數據、整合數據、管好數據、展示數據,增強信息化系統自動分析和輔助決策能力,提升水務事業整體智慧化水平。下面是我就新時代水務智慧化的幾點認識。
十九大做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科學判斷。作為最為重要的基礎資源—“水”,人們對“它”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社會化管理與服務方面。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諸如“查水表”“報故障”“排水問題”等等,人們需要更加簡潔、更加便利的方式。水務智慧化是滿足這些要求的“不二”之選。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內涵主要體現在“八個明確”的基本內容和“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其中重要一條,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而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水資源是國家發展的命脈、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合理調配水資源、強化對水資源的監控和節約用水都是實現人水和諧的重要手段,只有依靠數據化、智能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才能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開發和調劑。因此,水務智慧化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手段。
如果把山川形容為美麗中國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美麗中國的脈絡。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對水生態的影響。河長制正是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手段,2016年經中央領導同志同意,國務院下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隨之,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動下,互聯網+河長制的各種信息系統在全國各地得到應用。以各級河長為基礎,以微信公眾平臺為形式,第一次實現了全民參與、全民監督的水生態治理模式。因此,可以講水務智慧化為美麗中國做出了創造性的嘗試。
相信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水務與信息技術會得到更加深度的融合,“智慧水務”對天津水務現代化驅動會更加明顯。(作者:天津市水務局信息管理中心 張洋)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