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10月15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針對《方案》內容進行解讀,對較受關注問題作出回應。
《方案》針對城市黑臭水體提出治理目標,要確保用3年時間使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明顯見效。到2018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90%,基本實現長制久清;到2019年底,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顯著提高,到2020年底達到90%以上;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城市建成區盡早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方案》同時明確了“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的技術路線和治理工程要求。
《方案》還表明,生態環境部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每年開展一次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加強監管,按照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實行“拉條掛賬,逐個銷號”式管理。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指出,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責任主體,建成區內每個黑臭水體均要由同級黨政負責同志擔任河長、湖長,作為水體長制久清的責任人。城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制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部門責任清單、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的重要依據,對于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
關注一:控制“黑臭反彈”
“若是僅僅就水治水,很容易就會反彈”
通氣會上,針對工作普遍關注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后短期內水體不黑不臭了,但是經過1-2年,黑臭又反彈,特別是南方城市雨天黑臭反彈的現象較為普遍的問題,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楊海英回應,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必須要按照流域,系統、統籌考慮,若是僅僅就水治水,很容易就會反彈。
楊海英分析,水體出現黑臭反彈的原因,首先是控源截污不到位,上游工業企業、農業畜禽養殖等尚未得到根治,小散亂污,仍有偷排可能。其次也是因為管網建設歷史欠賬多,合流制管網雨天多發生溢流污染,城市雨水面源污染控制不到位。另外也發現,水體被人為拆分整治,上下游沒有統籌推進整治,支流干流沒有同步整治,造成水體長治不清。水體、管網等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不到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由此,雨水管道內積存的淤泥、垃圾隨著雨水進入河道。
“這些問題的出現,除了我們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遺留的欠賬,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城市管理精細化程度還不夠,相關的體制機制還有待完善。”楊海英說。
為控制“黑臭反彈”問題,楊海英表示,要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方式對建筑小區、道路、廣場等進行改造建設,從源頭解決雨污管道混接問題,減少徑流污染。在管網核查清除的基礎上,推進混錯接改造,城市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對于不具備雨污分流改造的地區,通過溢流口改造、調蓄等措施降低溢流頻次,采取快速進化措施對合流制溢流污染進行處理后排放,逐步降低雨季污染物入河量。還要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要對城市黑臭水體沿岸排污口進行排查,明確責任主體,強化執法檢查,強化證后監管和處罰,還要推進再生水、雨水用于生態補水,增加生態流量,因地制宜對河湖岸線進行生態化改造,雨水徑流經過凈化后,進入水體。
“另一方面,河長、湖長要由黨政負責同志擔任,切實履行責任,加快推行排污許可制度,加強對沿河排污單位的管理,嚴厲打擊偷排漏排,嚴格執法、嚴肅問責。”楊海英指出,還要組織做好日常巡河,加強運營維護,“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地方加強對整治完成的水體的運營維護,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相結合,鞏固好已取得的治理成果,保持水體不黑不臭,防止反彈。”
關注二:專項行動“風暴”下的問題清單
今后2年專項行動將持續開展
今年,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5-7月,這次專項行動共組織抽調全國住建、環保、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及環保執法、環境監測等800余人次,對30個省份(西藏除外)70個城市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督查。
“秉承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們對各地上報已完成整治的993個黑臭水體逐條進行現場檢查,每條河均反復踏勘,經判定,中間有75個水體尚未消除黑臭,并新發現黑臭水體274個。”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巡視員郭鵬介紹,督查過程中,發現控源截污問題440個,涉及219個水體,65個水體存在大面積漂浮物,132個水體河岸存在大量隨意堆放的垃圾,69個水體存在內源污染問題。
郭鵬介紹,7月底前,所有發現問題均已移交當地城市人民政府整改。目前,所有督辦城市均已提交了整改報告或方案。“從各地上報的整改方案來看,各地都有序推進整改工作,大部分問題都能做到立行立改,對于個別短期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明確了整治完成時間節點,對推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他表示,10月底,還要針對此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整改情況,開展專項巡查工作,對于個別整改不力的城市,要提出約談建議。約談后仍整改不力的,將納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范疇,并視情況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今后2年,我們將連續開展,確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效果。”
關注三:三年治理成績單
36個重點城市建成區已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2015年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目標任務和完成時間,2017年底前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時隔三年,目前,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進展如何?
“通過三年的努力,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楊海英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2000多個黑臭水體,開工率超過90%,36個重點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楊海英說,河道經過整治后,形成豐富的自然生態岸線,構建了更加良性的河道水生態,為生物提供棲息地,城市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經過整治的水體,形成水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休閑濱水景觀帶,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今日的“后花園”,為市民提供了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治水的同時,城市價值和品質得到提升,河道周邊成為創業熱土,形成了新的業態,城市河道治理成為塑造城市景觀文化的內容。
“但是,我們也看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楊海英指出,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仍面臨反彈的風險,上游工業企業、農業畜禽養殖等尚未得到根治,仍有偷排可能,管網建設歷史欠賬多,合流制管網雨天多發生溢流污染。
另外,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投資大,后期管理維護還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地方財政壓力巨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以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社會資本的收益難以直接實現,還缺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支持政策。“城市黑臭水體多位于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地區,整治征地拆遷推進緩慢,部分水體整治需要下穿鐵路等工程設施,需要相關部門統籌推進。”
楊海英表示,下一步,對于已經整治完成的水體,將督促指導各地以“河長制”為抓手,建立長效機制,鞏固好已取得的治理成果,保持水體不黑不臭,防止反彈,確保水體“長制久清”;對于尚未完成整治的水體,通過加強督促指導,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推進整治工作。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