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將于2018年11月3-4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辦。此次論壇以“保護生命長江,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由農業農村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沿長江流域有關省(市、區)人民政府,有關企業和國際組織共同發起。論壇將凝聚各方力量,匯集多方智慧,共同探討長江生物資源保護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助力全球重要流域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是我國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寶庫和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生態河流,是名副其實的生命之河。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水生生物4300余種。流域內有白鱀豚、中華鱘、達氏鱘、白鱘、長江江豚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圓口銅魚、巖原鯉、長薄鰍等170余種為長江流域特有。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不僅關系到長江生態系統的協調穩定發展,更關系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長期以來,受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長江生物資源持續衰退。白鱀豚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白鱘多未見蹤跡;“水中大熊貓”中華鱘每年到達長江的野生種群數量從20世紀70年的萬余尾下降至不足百尾;“微笑天使”長江江豚的數量從20世紀90年代的2700余頭降至2017年的約1000頭;曾有“長江三鮮”美譽的長江鰣魚、刀鱭和河鲀的資源量嚴重枯竭;“四大家魚”早期資源量下降超過90%。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治好“長江病”已刻不容緩。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加快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格局,更加有效地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修復長江水域生態環境,對于長江經濟帶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對引領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論壇聚焦長江大保護,采用主會場和分會場形式召開。11月3日召開主論壇,國務院相關部委、沿江省(市、區)人民政府、有關專家和國際組織將介紹本部門、本地區、本領域的保護工作經驗,共商長江大保護對策。11月4日召開分論壇,分別是大河流域保護管理分論壇、瀾湄流域生物資源保護分論壇、長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分論壇,長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針對不同專題開展對話研討。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