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5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向北方輸水200億立方米,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5300多萬人喝上了甘甜的南水。
200億立方米水,相當于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的三分之一,有效保障了輸水沿線城市的水安全,改善了水生態、水環境,讓沿線老百姓享受到幸福賬單,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巨大。
城市供水更安全。中線工程分水量河南省累計達到67億立方米,河北省40億立方米,天津市36億立方米,北京43億立方米,極大緩解了受水區城市供水緊張局面。如今,河南鄭州中心城區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滄州達到了100%;北京市南水占主城區的自來水供水量的73%,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0提升到1.2;天津市14個區的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南水已成為天津供水新的“生命線”。
水質越來越好。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水源區水質總體向好,輸水水質一直保持在優于Ⅱ類,其中I類水質斷面比例已占82%以上。河北省506萬農村群眾喝上甘甜的長江水,徹底告別高氟水、苦咸水;北京市自來水硬度下降,百姓普遍感受到水堿少了,口感變甜了。
環境更加美好。中線一期工程自2018年9月至今累計補水5億立方米,保證了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工作穩步實施。如今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補水水頭均已到達試點河段終點,累計形成水面約40平方公里,河流重現生機。中線一期工程還連續兩年利用汛期棄水向受水區30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已累計補水8.65億立方米,使河湖水量明顯增加、水質明顯提升。
地下水位回升。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通過限制地下水開采、直接補水、置換擠占的環境用水等措施,有效遏制了黃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趨勢。至2018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位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91米;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54%基本保持穩定;河北省深層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