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資源是有限且不可替代的。保障供水安全并維系良好生態,平衡好經濟社會發展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是水資源管理的重要使命。
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期間,來自8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300位國內外代表圍繞水資源管理理念和科技創新,共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之路,為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美好愿景共同努力。
約束與發展
“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要遵循自然規律,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立足本地水滿足水資源需求,不能依賴水資源過度開發。”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楊得瑞在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說。
在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指引下,中國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積極推動和實現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和水平。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基礎,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經濟手段并行并舉,黃河實現從保障不斷流向全河生態調度的跨越;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再現壯美運河千年神韻……
大會現場,中國充分展示了水資源管理領域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讓世界看到,我國水資源利用方式實現了深層次變革,水資源配置格局實現了全局性優化。
“中國在人類用水和自然用水之間找到良好的平衡,這對我們的地球延續以及和平與發展至關重要。”世界水理事會主席洛克·福勛高度評價中國的水資源管理經驗。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管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投資助理阿斯瑪·巴契克、國際水資源學會前任主席加布里埃爾·埃克斯坦、美國水資源協會主席張振興等與會代表一致贊同,水資源與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領域息息相關、不可替代,應當被視為各領域發展的剛性約束,作為政策制定的基礎。
技術與創新
“我們打造城市水管家的智慧大腦,通過集中管控、及時研判、快速響應、統一調動的工作方式,有效減緩了城市內澇和水資源供給的壓力。”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長江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殿常提出的“一個城市、一個管家、一張藍圖、一套機制”令人耳目一新。
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正在水資源管理領域蓬勃發展,助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升治水管水的能力和水平。
9月14日下午,由河海大學主辦的專場會議上,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的各方專家圍繞非常規水源配置與利用先進技術展開熱烈討論。
非常規水源區別于傳統意義上易于開發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包括經處理后可以利用或在一定條件下可直接利用的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礦坑(井)水、微咸水等。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23年6月發布了《關于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導意見》,指出開發利用非常規水源具有增加供水、減少排污、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等重要作用,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河海大學教授郭有智幾十年來從事非常規水源利用研究,來自甘肅省定西市的他,從小喝苦咸水長大,深知淡水資源的珍貴。2002年他申請在定西市開展萬噸級苦咸水示范裝置建設,使當地10萬人喝上符合自來水標準的淡化水。
我國正在加強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科研攻關,推動先進實用技術設備集成、示范和應用,鼓勵引導建立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
山東省青島市建成了我國最大的海水淡化供水系統,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40萬立方米每日;北京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因地制宜提升公園、綠地、建筑、道路廣場等雨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我國目前鋼鐵行業廢水回用水平居世界第一,回用率達96%。”郭有智介紹,然而,我國非常規水源利用尚存在配置水平偏低、利用不夠充分、政策不夠健全、認識不夠到位等問題。目前,郭有智的團隊正在主持非常規水源配置規劃編制導則的制定,以滿足流域和區域非常規水源規劃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水利部原副總工龐進武期待著,非常規水源利用相關規劃建立健全后,市場和企業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非常規水源利用推廣工作將更加順暢。
合作與共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各國和公眾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日益增強,對加強全球水治理交流合作的愿望更加強烈。
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農村電氣化研究所主辦的“一帶一路”國家水資源管理和水環境治理對接交流會上,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時強指出,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加劇的雙重作用下,許多“一帶一路”國家同中國一樣,面臨著水安全風險與挑戰,統籌做好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直接事關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涉水目標的實現。
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副院長陳潤云介紹,中國在政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框架下,為發展中國家舉辦不同形式的研修和培訓項目,分享包括水資源管理與水環境治理在內的中國發展經驗和發展方案,助力發展中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的治水經驗不僅幫助到其他國家,而且還顧及對大自然的保護。”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規劃發展局科技處處長伊納亞特·謝克赫對中國長期以來的援助表示感謝,他期待中巴兩國未來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瀾湄合作機制建立7年來,六國水利部門高舉合作共贏旗幟,積極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推動瀾湄水資源合作提質升級、蓬勃發展。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首席執行官阿努拉克·吉提坤提出,從競爭到合作的轉變,需要建立對話和溝通,為共同研究和相互理解創造更多平臺。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喬展呼吁,水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急切需要國際組織之間的深度合作,共謀水資源管理學科發展。
當前,中國正在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涉水目標,攜手應對全球長期面臨的水安全問題。
“中國將繼續開展雙邊固定交流機制活動,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水利合作,鞏固深化跨界河流互利共贏合作,在深化友好往來中講好中國治水故事,提供中國治水方案,為全球水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司長金海表示。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