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河北雄安新區的高標準定位,使其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中央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定位要求之一,是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
雄安新區背靠白洋淀,但近年來,白洋淀的水質和水量令人擔憂。與此同時不得不提的是,雄安新區處在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緊鄰保定、滄州等大氣污染重鎮。以保定為例,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空氣質量在全國74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墊底,2016年雖然退出最差10城市名單,但達標天數比例仍不足50%。
如何保障天藍山青水綠,將成為未來雄安這座生態城市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
明確定位作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齒輪”
記者:國家提出將雄安新區打造成生態城市,應該如何來理解這一定位呢?
常紀文:雄安新區要變成北京、天津與河北對接的齒輪,能夠讓京津冀協同發展運作起來,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破局的一個重大舉措。
從最近幾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情況看,不是特別理想,比如環境污染控制有一定成效,但離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產業轉移始終有一定的障礙,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一些行業和領域縮減不到位。
為什么北京很多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不出去?主要原因是缺乏政策支持,企業轉移的積極性不高。所以建立雄安新區,新區的定位很高,將會享受很多中央的政策,比如戶口、醫療、教育等方面可能會有很大變化,這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行業領域相關企業會有動力進駐。
未來這些單位和企業可以進駐雄安新區:央企的總部或者分部,高等學校的本科教學,非資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科研企業;中央部委下屬的非核心的科研機構;北京市的汽車制造等產業;一些民企可以自愿遷入;同時培育一批孵化器和中介,扶持創新等。
需要明確的是,雄安新區不是首都副中心,是要在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中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的城市,能夠把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一群城市變成協同發展的城市群,雄安新區要發揮齒輪作用。
避免誤區不建特大城 不招污染企業
記者:雄安新區背靠白洋淀,有其天然的優勢,您覺得應當如何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生態城市呢?
常紀文:我當時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生態環保方面的研究,當時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提出,要保障好白洋淀生態環境,很多人擔憂白洋淀生態本身不適合建特大城市,我認為,在白洋淀建設的雄安新區不會是特大城市,可能是若干個衛星城的綜合體,不太可能進行大范圍的開發。
生態城市需要構建環境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格局,雄安新區是科技創新高地,未來只有符合功能定位需要的人才才會進入,人口不會太多,所以決定了它很難成為特大城市。同時,資源消耗性和污染型的企業肯定不允許進入雄安新區。
最近白洋淀的水環境保護方面的規劃已經做完了,雄安新區的建設有基礎支撐,南水北調的水和其他途徑調來的水能夠保障其進行相應發展,我們不能用傳統城市發展模式來衡量雄安新區未來的建設。
記者:除了水資源外,雄安新區未來面臨空氣污染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其周邊都是污染重鎮,且自身也處在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如何破解大氣污染的問題呢?
常紀文:雄安新區周邊的保定、滄州、石家莊、大興等地區的大氣污染都比較嚴重,新區至少在未來5年內仍會處于重點污染城市的包圍之中。
必須要明確,雄安新區本身不應該是污染城市,同時,周邊其他城市應該按照規劃和進度,加強污染防治措施。雄安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周邊,自己首先是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周邊地區必須嚴格加強環境執法。
下一步要進一步強化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2+26”城市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未來保定、滄州等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肯定會進一步強化。
發展途徑建設衛星城 不搞連片開發
記者:您如何看待雄安新區的發展前途?未來雄安新區綠色發展的途徑有哪些?
常紀文:浦東是依托上海,深圳依托的是香港,珠海依托的是澳門,都取得了成功,雄安新區依托的是北京、天津,我相信會發展得很好。
但是,雄安新區的建設中央必須全程監管,河北的環境問題非常嚴重,如果中央不監管的話,擔心污染企業會進去,這么多年河北成為全國污染重鎮就是一個例證。
雄安新區如果能夠真正發揮好齒輪作用,可以讓河北甚至是華北崛起。但如果規劃、管理不好,白洋淀的過度開發可能會對華北的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為此在生態建設方面,建議在規劃評審方面要搞環境影響評價,要讓更多人參與規劃討論。
同時,雄安新區的綠色發展途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多規合一,制定生態保護和水環境保護的專項規劃,以水定城,做好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評估;保障生態用水和生活用水;全域的污水集中處理和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及其第三方運營;全域煤改氣、煤改電;全域的電動出租車、公交車和區際軌道交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設海綿城市;加強區域聯防聯控。
記者:您反復強調了中央的全程監管,對此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常紀文:我建議不要搞連片開發,連片開發可能變成攤大餅,如果搞衛星城,把城市建設融合到環境之中,最后會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統一。
雄安新區的建設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穩步推進,成熟一項推進一項,地方不能為了政績一哄而上,推進得過快,就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該有的產業、企業進來。
雄安新區有自身的優勢,背靠白洋淀,未來交通也會非常發達,高鐵、高速公路等都在規劃、建設之中。但是,要防止雄安新區變成潮汐城,否則一旦變成潮汐城,會加速與北京兩地的擁堵和資源消耗,會加重兩地的大氣污染。
總之,雄安新區生態城市的建設要圍繞白洋淀做足文章,白洋淀的生態功能只能增加不能減少,雄安新區的建設更不能破壞或改變白洋淀的生態,只能融入式發展。
相關鏈接
白洋淀獲23次補水 濕地保護區水質好轉
每經記者 張懷水 實習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陳旭
雄安新區擁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水資源比較豐富,可滿足區域生態用水需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安新縣委宣傳部獲悉,自1988年8月份白洋淀淀區重新蓄水后,水質有了好轉。
有專家表示,白洋淀要發揮最佳的生態功能,保持生物多樣性,應建立白洋淀長效補水機制。
從實際情況來看,此前各級政府對白洋淀高度重視,23次給予生態補水,使白洋淀水位基本達到生態用水的要求。白洋淀重點保護區域如:燒車淀、大麥淀等主要核心區的水質基本能保持在Ⅲ、Ⅳ類水(Ⅲ、Ⅳ類水分別指集中式生活飲用水、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另一方面,白洋淀核心區內的植被得到較好的保護,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增強了白洋淀的自身凈化能力。記者梳理發現,2002年11月,經河北省政府批準,建立白洋淀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31200公頃,分為4個核心區。2012年經河北省政府同意,對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的范圍進行了調整,調整后保護區總面積29696公頃。
據介紹,白洋淀水源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自然降雨,二是上游補水。由于近年華北地區持續干旱,降水量減少,白洋淀水位保持基本只能靠補水。有專家指出,白洋淀要發揮最佳的生態功能,保持生物多樣性,水位應維持在7.5米至8.5米最為適宜。現在白洋淀入淀河流多數已斷流,如果不及時補水,7.5~8.5米這樣的水位得不到保障。對此,專家建議建立白洋淀長效補水機制,補水期間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入淀水質優良,水量足夠。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白洋淀內游船逐漸增多,這些游船產生的油污對白洋淀水質直接造成了污染,從2015年開始,安新縣要求淀區內所有經營性汽油、柴油船全部改成燃氣船。
此外,近年來,為追求經濟效益,白洋淀淀區網箱、網欄養殖逐漸增多,養殖密度增大,給水體生態環境帶來沉重負荷、造成嚴重影響。白洋淀水區村每天產生的垃圾和生活污水大都直排入淀,成為影響白洋淀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
為保護白洋淀淀區生態環境,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安新縣在白洋淀淀區僅2016年就投入4.5億元,集中力量抓淀區45個村的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等15件實事。
“在白洋淀水區村,每個村都建了污水處理設施,通過鋪設管道,將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收集起來,采用先進工藝進行集中處理后,再流入淀里,處理后的水質能達到一級A標準。”環保局副局長張振鐸介紹。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