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境保護部發布《“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下文簡稱《規劃》)。從《規劃》可知,我國將以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為導向,有力有序有效地將綠色發展要求全面融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生態環保合作格局,并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環保合作水平,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環境目標作出貢獻。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一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尤其最近“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召開,更是引起討論無數。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綠色建設一直占據了首要地位,因此,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展迅速,一批重大的工程和國際產能合作項目逐漸落地。在生態環保合作領域,我國亦積極與沿線國家深化多雙邊對話,強化生態環境信息支撐服務,推動環境標準、技術和產業合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業內專家表示,三年多來,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35項林業合作協議,積極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節能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物資,開展太陽能、風能、沼氣、水電、清潔爐灶等項目合作。
當然,能夠擁有不錯的進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此前,我國就先后下發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包括新晉加入的《規劃》,都意在加強生態環保合作,發揮生態環保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服務、支撐和保障作用,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這也如同《規劃》指出的,生態環保合作是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根本要求,是實現區域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舉措。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艾瑞克·海茨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連同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的主張,與全球共識高度一致,是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的具體體現。
“文件中提出把綠色發展要求全面融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的具體任務措施,順應了全球發展的總體趨勢,必將切實提高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為促進沿線區域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關目標提供巨大機遇。”環境保護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郭敬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表述。
詳細來看《規劃》,其明確了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舉措和目標。未來,我國要從六個方面入手,踏實推動政策落地:一是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保政策溝通;二是遵守法律法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綠色化;三是推動可持續生產與消費,發展綠色貿易;四是加大支撐力度,推動綠色資金融通;五是開展生態環保項目和活動,促進民心相通;六是加強能力建設,發揮地方優勢。規劃還就各領域的重點項目和保障措施作了詳細部署。
《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夯實生態環保合作基礎,進一步完善生態環保合作平臺建設;制定落實一系列生態環保合作支持政策;在鐵路、電力等重點領域樹立一批優質產能綠色品牌;一批綠色金融工具應用于投資貿易項目;建成一批環保產業合作示范基地、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基地、技術示范推廣基地和科技園區,形成生態環保合作良好格局。
環境保護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周國梅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生態環境復雜,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普遍面臨著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發展與保護的矛盾。生態環保是服務、支撐、保障“一帶一路”建設可持續推進的重要環節。
郭敬則強調了《規劃》中要求發揮企業的環境治理主體作用。他說,應強化對企業行為的綠色指引,落實《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以及《履行企業環保責任,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倡議》等文件,引導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積極引導和鼓勵環保社會組織“走出去”,充分發揮對企業可持續運營的咨詢、服務和協作等作用。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