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以縣域為單元的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建立預警體系,發布預警信息,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
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是著眼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各地應積極推進。結合實際,筆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開展以縣域為單元的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建立預警體系,發布預警信息,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建立健全規劃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及近期建設規劃、重大產業布局以及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業集中發展區規劃的水資源論證,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區域、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規劃水資源論證評價結論應作為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評價的重要依據。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合理配置項目水源,從嚴核定許可水量,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新增取水。
二是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實施高效節水項目和中小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村機電提灌設施建設工程,形成蓄、保、集、節、用一體化的節水農業新格局。推廣噴灌、微灌、集雨補灌、水田控制灌溉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開展節水技術設備推廣應用,集成示范一批簡便實用的節水技術模式。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優化高耗水行業空間布局,推動高耗水行業向工業園區集中。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和淘汰的用水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目錄,指導火電、鋼鐵、石化、化工、食品等高耗水工業行業加強節水技術改造,支持一批重大節水改造項目,大力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提高工業用水效率。開展重點行業企業水效對標達標改造,在鋼鐵、化工、紡織等重點行業積極開展節水型企業創建工作,培育一批節水管理制度完善、用水效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的節水型示范企業。
三是統籌配置和有序利用水資源。實施地下水取用水總量和水位控制。依法規范機井建設管理,限期關閉未經批準的和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水井。完善地下水監測網絡,實現對地下水動態有效監測。合理有序地使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積極利用非常規水。做好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統籌調配,減少水資源消耗,逐步降低過度開發河流和地區的開發利用強度,退減被擠占的生態用水。加快完善流域和重點區域水資源配置,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統籌協調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積極推進中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將非常規水源納入區域水資源統一配置。加快明晰區域和取用水戶初始水權,穩步推進確權登記,建立健全水權初始分配制度。研究區域間、流域間、流域上下游、行業間、用水戶間等多種水權交易形式,因地制宜地探索水權交易。積極推進水資源稅費改革。支持綜合節水、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水資源信息監測、水資源計量器具在線校準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
四是嚴格強度指標管理。各級地方政府要嚴格用水定額管理,按照用水對象或產品用水定額核算取用水量,下達取用水計劃和審批取水許可,超計劃或超定額取水的,對超計劃或超定額部分累進收取水資源費。逐級建立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責任制。將用水總量和強度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內容,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突出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要求。
五是強化基層基礎性工作。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籌措資金,落實相關優惠政策,支持重大節水工程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等工作任務的落實。要加強基層水資源管理、節約和保護隊伍建設,為雙控行動具體推動奠定重要基礎。廣泛深入開展基本水情和節約用水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形成節約用水和高效用水的良好風尚。要依法公開水資源信息,健全聽證等公眾參與制度,對涉及群眾用水利益的重大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采取多種方式充分聽取公眾意見。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