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大致是這樣的意思:“臥槽,又是最低價中標,什么破評標法則”。我想說的是,你中不了標,關最低價中標什么事?而對于中標的人來說,有哪一個愿意以低價中標?
最低價中標這個詞,似乎聽上去拿到一個項目是通過某些伎倆或手段,名聲并不是很好聽。其實不然,很多人都誤解了,“最低價中標”它是競標中一種非常高的的策略。
1、我為什么要支持最低價中標
首先我需要解釋一下,什么是所謂最低價中標,簡單地說,就是在招標投標時,誰的報價最低,就由誰中標的評標方法。這種評標方法最大好處是簡單、直接、透明。
5月31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一篇關于痛批“低價中標”的文章,文意大概是沒有利潤哪來的質量。首先暫且不管觀點是否正確,是否偏頗,但至少立論方法和邏輯是錯誤的。文章認為是由于最低中標導致質量下降的。而在我認為他們完全是在瞎扯,根本不懂什么是評標,什么是最低價中標原則。
所有的工程類、設備類招標文件中,都會明確的在招標文件上寫出一些施工、產品的技術、質量要求,就拿市政污水處理項目來說,排放標準,設備參數等等都是必需要明確的,否則此次招標根本定不下來,或者成為廢標。最后工程結束,都必須達到一個目的,不管報價人報多少,都必須要滿足環保驗收。
如果不能滿足文件要求,投標人自己也會評估自己是否能夠滿足招標要求的標準以及承擔相應的風險,然后再提出滿足條件的價格。如果某些人啥也不懂,純粹搞關系而拿項目,絕對不會有什么好結果的。
給大家舉個例子,IT行業在連云港政務招投標項目,請看競標結果:
中國電信0元中標!
這是個真實的例子,看起來有點搞笑。但玩笑背后,我們需要思考的為什么電信要采取0元,難道他不會虧本么?政府不會擔心質量么?當然會擔心,但遇到這兩家大公司在同等技術、經濟實力的情況下,如果你是評標人,你會選擇誰中標,一看便知!這其中難道不是中國電信采用的策略嗎?
總之,投標企業都是根據自身技術實力和成本管控,估算項目風險,才會去選擇去競標項目。如果不以最低價中標,難道還有什么中標準則更有說服力?
2、市場環境決定,必須 “低價中標”
投標的策略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成本僅是一個考量因素,但不是唯一考量因素。如果有的投標人為了打入新市場,選擇低價投標,本無可厚非這些都是企業的自主行為,企業有選擇低報價的權利,企業按什么評標辦法選擇中標單位也是企業自主行為,這些都與其他因素無關。目的就是為了迅速搶占市場。
如今,環保話題越來越熱,社會各界的資本瘋狂涌入,行業內部魚龍混扎,惡性競爭不斷出現。研發撥款存暗箱、環評監測不靠譜、當地備案很麻煩等“七宗罪”成為行業亂象最為突出的問題,但往往這些現象往往出現在最新生、最火熱的市場。
環保政策的爆發年,一下子帶動了整個環保市場。一下子讓國內環保企業數量猛增數倍,瞬間就形成了狼多肉少的環境。淡季時間,項目少,成本高,為了解決閑置的人員和設備,選擇低價中標,甚至是最優投標策略。
中央下派環保督查組,對各個省、市、縣強力環境督查,對百姓來說是一種大好事,對于政府政績一方面是考核,另一方面是重大的財政壓力。
剛剛結束的阜陽140億水環境PPP項目,對于一個財政年收入只有150億左右的城市來說,花一年的財政收入去治理環境,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而最低價中標的好處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節約建設資金。所以,對政府、社會來說,這為什么不是一個好的評標方法呢?
3、潛意識里標簽“低價中標”是劣質工程
環保市場現在的公平競爭性越來越難保持,但什么是真正的公平競爭呢?又有多少競爭是絕對公平的?
今年3月陜西西安爆出了‘電纜門’事件,奧凱電纜的中標價嚴重低于實際成本,為了收回成本,便采用劣質光纜。其實,我們去想一想,起初低價中標如不是其中有的利潤,誰會去接那個項目?而偷工減料、劣質工程是承建方品行和信譽的敗壞,是想利潤中再造利潤。是在惡意破壞低價中標的游戲規則,而往往這種奸商的下場,終將被大眾唾棄,市場埋汰。
人民日報的文章中說:一些低價中標的企業經常由于利潤極低,造成交期延遲,且無法保證質量,讓招標方付出了更高的代價。在工程領域,有人將這一現象戲稱為“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業主”。
這是給“低價中標”武斷的定義成:劣質工程。難道高價中標就沒有這種現象了嗎?導致劣質工程現象的,并不是因為低價中標,而是無法對沒有誠信和沒有實力的企業嚴格的監管,不管是高價還是低價都難以保證質量和進度,都是要坑人的。
資質掛靠、招投標不透明,一些本來就不具備投標資格的,有的可能用資質掛靠的方式去投標,通過嚴格的資格審查投標人是一線品牌,而實際上是毫無施工能力的包工頭,他們才是“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業主”的主。
4、低價中標是策略,是生存
說實在的,在當今的經濟大環境中,也就環保產業還存在高利潤的現象了。環保風暴下,有多少企業為了幾乎沒什么利潤的單子,尚且存活著,就是希望有一天大環境能夠變好。沒人逼你報低價,報價都是自愿的,誰都想把價格報得高點,但中標概率就低了,這就是游戲規則,都是無奈的選擇,都是為了生存。
在國外,項目基本上都是最低價中標,并且都沒有規定不允許低于成本價中標。而我們國家卻又有一個神奇而又模糊的概念,給本土企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合理最低價中標,什么是合理的標準?不僅可以考核到技術評分,以價格為主導,還能照顧到人情關系。
環保工程本就是一項非常專業的項目,甲方在面對這么多復雜的技術面前,能夠選擇的余地又有多少。
假設市場是理性的,大家都理性的報價,而不是互相壓價,找內線,偷窺價格,自殺式的砍價,一輪、二輪……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假設投標企業是遵守合約的,虧本也要保證工程質量,但如果是沖擊市場,強行低價奪得項目,但可以有背后的資源保證也是可以。反之,若不能保證質量,不但要承擔法律的風險,不良奸商也會很快被社會所淘汰。
可是市場哪有假設一說,哪一場戰爭不是你死我亡,頭破血流。如果沒有這些現象,又如何脫穎出一批誠信、優秀的環保企業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導者。
如果你還在把最低價中標當成阻止企業發展,阻止社會創新的理由時,其實你是在承認自己是個loser,是在給自己一個安慰和借口。是否真正有想過提升企業的創新意識和核心競爭力?;蛘哌€是沉浸在過去的業績,繼續在用幾年的方法和技術拿去競標?是否一直以高成本的方式運行公司日常?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