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兩岸如今處處美景,已經成了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本報記者 梁 婧攝
2018年12月8日,汾河三壩清淤工程開工。 本報記者 劉存瑞攝
為了讓汾河這條山西的母親河重現“汾河流水嘩啦啦”的秀美景象,山西省實施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讓一度“有河無水、有水皆污”的汾河重獲新生,汾河干流再現“汾水長流”景象,山西的生態環境也隨著水生態的修復開始有了質的轉變,一幅“人說山西好風光”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上世紀60年代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汾河流水嘩啦啦》唱出了山西的“母親河”汾河兩岸的秀美風景。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汾河沿岸成了山西省工業集中發展地區,長期的粗放型發展方式使得汾河沿岸的生態環境遭到巨大破壞。最為嚴重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汾河一度斷流280天。為讓“母親河”重現生機,山西省打響了汾河生態修復攻堅戰。
全流域修復“母親河”
自上世紀50年代到本世紀初,山西省先后組織實施了4次大規模的汾河綜合治理。到2008年,已基本實現全年不斷流,流域地下水位止降回升。但總體看,水域面積萎縮,植被減少退化、河流污染嚴重等問題仍突出,生態環境未得到根本好轉。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將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納入“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標志性工程加以推進。2015年7月,印發《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綱要(2015—2030年)》;10月,汾河流域生態修復首批試點工程開工。2016年4月,水利部與山西省聯合印發《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2015—2030年)》,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上升至國家治水戰略層面。
“2017年《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實施,相關配套意見也相繼出臺,進一步完善了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長效機制。”山西省水利廳廳長常書銘說,“我們采取節水優先、退還被擠占的河道生態用水、用好本地水、洪水資源化、污水資源化、地下水關井壓采6條措施讓水量豐起來;從治污、進行水動力重構、提高污水排放標準三方面發力,讓水質好起來;大力進行綠化,實現河道景觀化、河流生態化,劃出水岸線、生態保障線、產業開發限制線3條線,讓汾河流域風光美起來。”
為了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山西充分發揮政府財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用有限的財力通過最大限度的市場化運作,成立汾河流域投資公司作為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投融資、建設、運營主體,對汾河進行全流域系統治理,以投資主體一體化帶動流域治理一體化。
汾河再現好風光
在太原市上蘭村西南,汾河水從峽谷出山口奔涌而出,順河道蜿蜒而下。上蘭村村民王有壽說:“以前汾河就是亂石灘,垃圾遍地,一下雨就把周圍淹了。后來上游建好水庫,不怕水淹,卻也沒水了。這幾年,通過治理,河里水大了,也清了,城里人都到我們這里來游玩。等汾河一壩治理好后,我們上蘭村肯定會更美!”
作為太原市最大的景觀廊道,汾河兩岸經過一二期治理已徹底改頭換面。兩岸帶狀綠化平臺上分布著6個景區、4個廣場、10個園子,建設了14個各具特色的景觀景點。每當夜幕降臨,景區內7000余盞燈飾與濱河東西路4條光帶交相輝映,展現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立體美景。汾河太原段治理三期工程項目部綜合辦主任侯剛說,目前,汾河三期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建成后將與一二期工程合計形成全長32.5公里的綠色長廊,“既是市民休閑健身娛樂活動的場所,也是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水上運動比賽場地,同時將對太原市的防洪排澇、空氣凈化、氣溫調節等發揮重要作用”。
“汾河的生態環境改善之后,多年不見的鳥類又出現在我的鏡頭中。”太原市生態攝影師胡少榮告訴記者。在汾河太原段幾乎斷流期間,他僅能拍攝到5種到8種鳥類,而汾河景區建成之后,已有160種鳥類被他的攝影畫面捕捉到。
多年不懈治理為山西“母親河”帶來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同時,經濟效益也正在顯現。文水縣劉胡蘭鎮王家堡村的1100余畝汾河灘涂地,引進社會資本改造為900畝世泰湖。如今,這里不僅每年給地下補水60多萬立方米,而且成為蓄水灌溉、特色種植、水產養殖、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省級水利風景區。臨汾市“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規劃建設的園區中,18個工業園區銷售收入占到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一半以上;10個農業園區有8個形成規模;5個文化旅游園區中的16個旅游景區全部實施開發。
一河一策治“七河”
近年來,山西實施了大水網建設,并啟動了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河”生態修復。“七河”生態修復明確以全面推行河長制為抓手,結合河流自然環境、社會經濟情況、水資源條件等因素,實行“一河一策”,堅決消除黑臭水體,解決河流徑流減少、水體污染嚴重、地下水水位下降、巖溶大泉斷流、水生態環境惡化等突出問題。2017年,山西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體系建立,2.1萬多名河長上崗。
治污、調水、綠岸、關井、增濕、節水……山西省堅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重視生態修復治理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明確了重點治理措施,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實施生態調水,增加地表水資源量;實施退耕還濕,恢復和增加蓄滯洪區、濕地、人工湖泊;嚴格控制流域內地下水開采;依法全面關停重點泉域保護區和河源保護區內煤礦;依法劃定“七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源頭保護區,開展封山育林、恢復植被、涵養水源、增加基流、興水增綠。在平川及城市區控制污水排放,實現污水資源化。
“在‘七河’治理中,我們按照系統治理、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思路,首先以汾河流域為重點,先行先試,之后再拓展到‘七河’治理中,進行全流域系統治理。我們遵循五大原則,重點創新‘六大機制’、實施‘六大工程’,把每一張圖紙、每一寸土地都按規劃落實到位。突出政策支持合力、創新建管機制、完善實施制度3個方面的保障,推動工作落實、政策落地,確保‘七河’生態保護與修復有效推進。”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作處處長武錦華說,目前,山西已在汾河干流源頭和楊興河、昌源河、文峪河、洪安澗河4個主要支流源頭設立保護區,且保護區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
“下一步,山西將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等六大工程,切實完成各階段治理目標。”常書銘說,“通過一系列舉措,未來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將呈現山水相依、林泉相伴、河湖相映、溪水長流、湖光山色的田園風光,成為植被蔥郁、水流清澈的‘生態長廊’、適宜人類生活的‘宜居長廊’、道路通暢的‘交通長廊’和經濟發展的‘富民長廊’。”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