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沾化區思源湖林場職工耿國斌的手機響了,他拿起手機看了看說:“樹木該澆水了。”只見他在手機上點了幾下,汩汩水流便從樹下的輸水管中冒了出來。耿國斌使用的這套“澆水”軟件,是由山東農業大學設計的“智慧水利系統”的一部分。
“智慧水利系統”是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水利信息系統有機結合的產物,不僅實現了水利信息的共用和智能管理,更使水利工程運用和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據介紹,這套系統已經建立起了平原水庫智慧化大數據管理系統、基于物聯網的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智慧化大數據系統、智慧水文大數據應用技術平臺三個子系統。
丁東水庫是山東省最大的平原水庫之一,科研團隊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對水庫的水文氣象、調度實施、安全監測、水質監測、生態監測等信息進行采集,為水庫建起了快速查詢和分析的信息平臺,通過無線傳輸實現了水庫的優化調度和健康管理。“以前的水庫調度和安全診斷大多是憑經驗,現在有了這套系統,能直接在平臺上看數據分析,一切決策都是數據說話,安全可靠。”丁東水庫管理局負責人說。
沾化區是典型的黃泛區,地廣人稀,農田灌溉勞動強度大,水量控制難度大。已經受益于“基于物聯網的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智慧化大數據系統”的沾化區水務局工作人員,一談起這個系統就興奮地說:“原先農田灌溉都是看天氣的‘臉色’,需要有人到現場開閥放水,大水漫灌,人為控制。使用這個系統,可以在電腦或者手機App上看到現場實時采集的數據并傳到山東農業大學大數據中心,經過數據分析后智能確定作物各生育期的不同需水量以及灌水時間,田間每天實時的天氣、土壤墑情數據以及作物生長狀況。需要灌溉時不用到田間,系統會發短信提示灌水量,只需要輸入密碼,點確定就可以灌溉,達到灌水量后系統會自動關閉水泵和閥門。這個系統的實施能夠節約用水15%左右。”
山東農業大學與山東水文局對接,按照水利信息化頂層設計要求,以實現“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運行環境、統一安全保障、統一數據中心和統一門戶”為規劃理念,以達到“一張地圖、一個門戶、一個數據庫、一個平臺、一數一源”為設計目標,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和3S等先進技術為依托,構建了數據實時采集傳輸系統、大數據中心平臺和基于GIS空間展示的水文業務綜合應用模塊。
智慧化時代下大數據并不是簡單的數據疊加,更多的是信息價值的挖掘和信息資源的整合。搞大數據研究,關鍵在于服務生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由于歷史原因,山東的水文數據監測自動化程度、水文業務智慧化水平較低,對歷史數據信息缺乏充分挖掘,共享性也不夠。”山東省水文局工作人員介紹說,“運用該系統模塊,通過水文測報、預報,可以助力科學防洪、抗洪救災、防治水污染和水土流失、減少災害損失,對加強山東省水資源、水環境質量的管理、監督和水生態的建設,提高業務管理水平、監管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具有顯著效果。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