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河長制?
各地堅持問題導向,落實地方黨政領導河湖管理保護主體責任的一項制度創新。
通過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為何要推行河長制?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河湖管理保護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河道干涸湖泊萎縮,水環境狀況惡化,河湖功能退化等,對保障水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解決這些問題,亟須大力推行河長制,推進河湖系統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河長的職責有哪些?
河長主要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牽頭組織對侵占河道、圍墾湖泊、超標排污、非法采砂等突出問題依法進行清理整治;
對跨行政區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責任,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控;
對相關部門和下一級河長履職情況進行督導,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強化激勵問責。
☆河長制實施范圍?
《意見》要求,在全國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長制。因此,河長制實施范圍包括境內所有江河湖泊,覆蓋至老百姓通俗認為的農村河道。
推行河長制要堅持哪四項原則?
全面建立河長制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堅持強化監督、嚴格考核。
☆河長制要完成哪六大任務?
加強水資源保護,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禁侵占河道、圍墾湖泊等;加強水污染防治,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加強水環境治理,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強水生態修復,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加強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
☆河長制要建立哪五項制度?
河長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河湖管理保護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信息共享制度,定期通報河湖管理保護情況,及時跟蹤河長制實施進展;工作督察制度,對河長制實施情況和河長履職情況進行督察;考核問責與激勵機制,對成績突出的河長及責任單位進行表彰獎勵,對失職失責的要嚴肅問責;驗收制度,按照工作方案確定的時間節點,及時對建立河長制進行驗收。
☆推行河長制如何做到因河施策?
各地河湖自然稟賦不同,面臨主要問題各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從當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系統治理。生態良好的河湖,要突出預防和保護措施;
生態惡化的河湖,要健全完善源頭控制、水陸統籌、聯防聯控機制,加大治理和修復力度;
城市河湖,要全面消除黑臭水體,連通城市水系;
農村河湖,要加強清淤疏浚、環境整治和清潔小流域建設,狠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
河長是責任不是虛職
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二十九屆“中國水周”。今年的宣傳主題為“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從去年底《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出臺,到今年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河長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從江蘇無錫藍藻暴發后開始探索的河長制,經過近10年的摸索創新,已在許多地方開花結果。實踐證明,河長制是新形勢下切實可行、有力有效的河湖管理模式。從一些地方應對水污染危機的“急救藥”,上升到如今全面推行的國家制度,這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
河長制為什么能管用?關鍵在于這一舉措破除了治水體制頑疾,改變了“環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九龍治水水不治”的尷尬局面。從責任擔當來看,全面推行河長制,把河流養護的責任落實到一級一級的黨政領導身上,由“一把手”來挑水環境管理的頭,就是抓住了管理的源頭、責任的源頭,自上而下推動問題解決。定點到人,過去可以推的事情,現在責任劃分清楚了,推也推不掉。從部門協作來看,治水并非一兩個部門,某一個層級的事情,橫向涉及水利、國土、農業、環保等多個部門,各有分工、各具使命,需要河長管總,一頭治水,協調各方,形成合力。
實踐中,河長制正在顯示強大的生命力。但這一機制能否長久有效,能否真正管得住、管得好,關鍵要看責任是否落實。這就需要科學完善的考核制度作為保障,考核不具體,獎懲不嚴格等問題都可能成為影響治理成效的癥結。
怎樣考核?中央《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很全面具體,要求根據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問題,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各地應從各自實際出發,在考核內容上有所側重,不僅要考核轄區內的河湖水質是否達標等最終結果,還要考核有沒有治理好侵占河道、圍墾湖泊、超標排污等突出問題。《意見》還提出縣級及以上河長負責組織對相應河湖下一級河長進行考核,考核如何做到客觀公正,上一級河長對下一級河長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該負怎樣的責任等都需要逐一明確。《意見》還規定,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對失職者敢于動真格,發揮考核威力,才能確保河長制見實效。
這些要求,對落實河長制、使河長真正成為河湖健康流淌的守望者具有強大的保障功能。不過,真正在實際中落實好、發展好,還在于各級河長的主體作用與主體責任。河長制不是可有可無的權宜之計,而是持之以恒的長遠之策;擔任河長不是領導多了一個虛銜,而是要把實實在在的責任扛在肩上。
河清湖潔的守望者
天津爾王莊水庫。 本報記者 武自然攝
開春水暖,上海市金山區的河長們就有點忙了。隨著河長制全面落地,河長們紛紛到自己的責任區開展巡河行動,抓緊推進河道整治工作,并親手在河邊豎起河長公示牌。其他各地的河長們也在各盡其責,今年,他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與此同時,水利部派出的16個督導組剛剛完成今年第一次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督導檢查。
來自各個層面的力量共同推動著河長制加速落地生根。據統計,目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經制定了河長制的實施方案,其中有近20個已經得到了省級黨委、政府的批復。到2018年年底前,我國將全面建立河長制。
河長制源自藍藻暴發后的江蘇無錫,又陸續被多地借鑒,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經過近十年的實踐探索后,《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在去年出臺,標志著河長制由點及面,由水質管理向水域全面治理轉變,由此,這項創新的管理制度在城鄉大地掀起了新一輪的治水興水熱潮。
在江西省水利廳廳長羅小云看來,實行河長制的關鍵是讓需要保護的水域有了責任主體。2015年,江西省借鑒其他省市的經驗,開始設立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五級河長,由省委書記擔任省級“總河長”,省長擔任省級“副總河長”,其他省領導分別擔任贛江、撫河、修河、鄱陽湖、長江江西段省級“河長”。由黨政首長來挑水環境管理的頭,破除了過去河道水環境管理責任不清,相互扯皮的體制頑疾,通過高位推進,自上而下解決問題。
河長的職責是什么?有人說,河長就是管理河里的污染。其實不然,河長的職責包括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多個方面。治水是個復雜的問題,靠一個部門、一項措施單打獨斗不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上下游、左右岸系統治理,這就需要河長牽頭統籌,綜合施策。
在水鄉浙江,各級河長以“五水共治”為載體,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分工不同,目標一致,共同發力。在北京,河長制的推行強化了系統治理的理念,全市全面開展了河湖水系“三查三清三治”工作,即嚴查污水直排,嚴查垃圾亂堆亂倒,嚴查違法建設;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河湖面源污染,治理河岸湖岸生態環境,通過綜合治理,永定河城市段、清河和涼水河上段等城市主要河流河道已基本還清。
河長制的成效越來越明顯。無錫市實行河長制一年后,轄區主要河流考核斷面達標率就從53.2%提高到了71.1%。北京2016年6月出臺《實施河湖生態環境管理“河長制”工作方案》,在全市推開河長制以來,水環境問題較2015年同期減少了60%,河湖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實行河長制帶來的更深層、更廣泛的影響在岸上。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凡是可能對河流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行業一律被拒之門外。靖安縣水務局局長王仕欽說,河長制讓考核重心發生了調整,環境倒逼的壓力使地方自覺地將治污納入常規,靖安縣抓住這個契機加快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而在“水晶之都”浙江浦江縣,水晶產業在給當地帶來財富的同時也給浦陽江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破壞,河長制的強勢推進讓浦江縣強化了問題導向,從而采取果斷措施,關停取締了水晶加工戶,拆除了違法建筑。與此同時,現代化的水晶集聚園區加快建設,農家樂經濟加速發展。可以說,全面推行河長制,成為了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河長制的強大生命力源自于基層的不斷實踐探索和其為所轄區域帶來的巨大改變。無錫在河長制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片長制”,各地按照水系特征,分區分塊,建立按片管理模式,片長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的主要領導擔任,負責部署、協調監督本片河長開展工作。浙江在全省推廣“警長制”,公安機關配置省、市、縣、派出所四級河道警長,實現河道警長與河長全配套,各地還積極創新,發揮當地企業家和民間治水積極分子的作用,設立企業河長、民間河長等,形成工作合力,取得積極效果。
新的信息化手段正在被應用到河長制的管理工作中。江蘇省利用衛星遙感加強對河湖水域的監測;浙江省在錢塘江流域建立了包含河長信息、河道信息、公示牌信息、河長巡查日志、巡查軌跡等內容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貴州省將建立河湖管理保護大數據平臺;還有一些省建立了河長制工作QQ群、微信群等即時通信平臺;福建省三明市、泉州市實行了“易信曬河”“微信治河”。
隨著河長制的層層推進,河湖系統保護和水生態環境將整體改善,追求綠色發展,節水、護水的意識也將更加深入人心,河暢、水清、岸綠的美好圖景將會更多地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里。
我國將在明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
本報北京3月21日訊 記者張雪從水利部今天舉行的“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面建立河長制的時間節點正式明確,22個省(區、市)明確在2017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9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明確在2018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確保河長制在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
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屆“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我國今年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水利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李鷹表示,我國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開局良好。
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開展了省級工作方案編制工作。其中,上海、湖北、陜西、遼寧、湖南、安徽、河北、福建、江蘇等11個省(市)工作方案已由省級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13個省(市)明確了省級總河長,分別由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全國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明確省級河長制辦公室設在水利部門,浙江省河長辦與省五水共治辦合署辦公。
今年是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關鍵一年。水利部將舉全部之力、全行業之力抓好推行河長制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李鷹介紹,水利部將督促各地建立健全考核問責制度,加強對本行政區域河長考核,并將實行河長制情況納入年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內容。會同環境保護部制定河長制實施評估技術大綱,在2017年年底前啟動中期評估。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