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中國經濟發展及外交事業的一大重要構想,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的一條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之“路”。然而地球資源始終是有限的,水資源作為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對經濟社會建設產生著根本性的影響。順利推進“一帶一路”必然繞不開水資源問題。那么,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時,該如何解決沿線水資源問題呢?中國又有哪些寶貴的水資源保障經驗?這些經驗又如何助力世界發展呢?
針對以上問題,4月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浩教授做客清華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們分享了他的答案。
講座開始前,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斌來到了主樓接待廳會見了王浩院士,與王浩院士等人饒有興趣地討論起了水資源的問題,并預祝講座順利舉辦。
講座伊始,王浩介紹了“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并提出其肩負的三大歷史使命: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開創地區新型合作。在此歷史階段,“水”將成為最重要的全球性資源問題。目前水資源問題如資源短缺、設施制約、能力不足、需求強烈等已經成為沿岸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王浩院士做講座。楊子豪 攝
對于“一帶”沿線國家水情與“一路”國家沿線水情,王浩認為,總體情況在近年來有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國家面臨的水資源壓力將越來越大。
王浩隨后詳細介紹了中國水資源的保障經驗。他認為,中國水資源有三大特點:總量大但人均少、時空分布不均勻、與需求不相匹配。中國以用水微增長支撐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國用水總量從1980年的4408億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6103億立方米,增加了38%,而同期GDP增加了30倍。中國采取了科學評價水資源、精確預測水資源需求、合理平衡水資源供需、優化供水工程布局、系統保護水資源、加強水資源保障頂層設計等方式來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水資源,以達到水資源保障的效果。
最后,王浩提出,中國的經驗和能力可以幫助提升沿線國家能力。沿線國家水資源保障要關注兩點:加強“頂層設計”和抓住“木桶短板”。王浩還以中國-印尼的水資源保障合作為案例詳實地解釋了“一帶一路”戰略可以將沿岸各國的比較優勢,迅速轉化為互利的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中國在水資源治理上的經驗將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
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勁松向王浩院士授予活動紀念獎章。王浩院士和到場嘉賓還和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現場同學提問。楊子豪 攝
到會嘉賓還包括清華大學水利系水文水資源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水與生態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倪廣恒教授,清華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列列博士以及工銀國際融通資本總裁賁金鋒博士等,各位專家共同探討解決之道。
講座現場。楊子豪 攝
本次講座是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清華全球講壇》的開壇演講,由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主辦,清華大學學生國際事務交流協會(SAGA)、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協辦。
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簡介:
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作為特色新型智庫,旨在整合國內外高端學術研究資源,對全球共同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我國國際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努力建設成為服務于黨和國家全球和平發展、深化改革和民族復興事業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