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怎么做?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 仲志余
以流域為單元”優化防洪布局
“以流域為單元”優化防洪布局要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尊重客觀規律,摸清洪水特性;堅持全局觀念,確定防洪標準;堅持系統觀念,完善工程體系。實現流域洪水整體調控能力,要做好防御洪水的頂層設計,加緊修編或編制流域防洪規劃;開展防洪監測預報、河道崩岸監測預警、防洪布局優化、防洪工程聯合調度等方面專題研究,為防御洪水提供基礎支撐;開展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加強防洪薄弱環節建設,特別是蓄滯洪區、重點堤防、病險水庫、河道治理等,提升防御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 李原園
防洪既要著眼薄弱環節又要注意潛在風險
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推進堤防、控制性樞紐和蓄滯洪區等建設,要注意隱患,強化風險防控。要建立水安全風險責任機制,落實中央地方事權,推動從注重事后處置向風險防控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降低安全風險轉變,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提升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全面完善水安全風險防控機制,不斷推進水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科學化、精細化。
二:國家水網重大工程怎么建?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 仲志余
加快推進引江補漢工程建設
引江補漢工程利用長江三峽水庫豐富的水量向漢江補水,是連通三峽和丹江口水庫兩大戰略水源地、優化國家水網布局的重大基礎設施,目前工程前期工作正有序開展。建議加快引江補漢工程中工作基礎較好的單項工程立項進程,盡快開工建設。
工程實施后,南水北調中線北調水量可由一期規劃的多年平均95億立方米增加至117.1億立方米,將有力提升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水源保障能力,保障受水區供水安全。同時,可有效應對漢江流域來水減少情況,提高流域及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改善漢江水環境,緩解漢江流域生態環境壓力。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教授級高工 農衛紅
推進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
隨著北部灣城市群、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然而,部分獨流入海河流區域供水潛力有限,僅靠強化節水難以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與北部灣地區毗鄰的郁江干流水資源總量豐沛,具備向北部灣地區提供水源的基礎條件。實施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并與當地水源工程聯合運用,可長遠解決環北部灣廣西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布局不匹配問題,有效緩解缺水形勢,形成多水源供水格局,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同時,結合平陸運河建設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可為農業灌溉和水生態環境改善創造條件。建議把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列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項目庫。
三:河湖生態環境怎么治?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三級主任科員,田表村原黨支部書記、原村委會主任 羊風極
實施水污染治理項目,鞏固河湖治理成果
河湖長制的全面推行讓河湖面貌煥然一新,今年海南省又開啟了“六水共治”攻堅戰。保護河湖生態環境要統籌好保供水、防洪水、排澇水、抓節水,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廣泛發動全民參與。
對我所在的白沙縣而言,要實施好城鎮截污納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全面治理、管護重點河湖,使水質總體保持優良。重點實施城鎮黑臭水體治理和河道綜合整治,持續鞏固河湖治理成果,著力解決污水直排入河問題,推動實施水污染治理項目,打造一批生態清潔小流域。加快推進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爭100%開工。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郭軍
在長江大保護中做好“共”字文章
在長江大保護中應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做好“共”字文章。緊緊抓住政府和主管部門在統籌協調中“牛鼻子”作用,做好頂層設計和工作部署,發揮行業部門、地方政府、科研院校、企事業單位優勢和作用,建立統一領導、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高效協同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在省內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和水生態環境系統修復工作中的領導和協調作用,加強水生態保護和風險管控。積極探索跨省界河湖管理保護工作協作機制,創新跨省河湖長制,形成保護合力,推進長江流域統籌、區域協作,破解跨界河湖管理難題。
四:智慧水利建設怎么推?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 仲志余
智慧水利建設的重中之重是數字孿生流域建設
智慧水利建設的重中之重是數字孿生流域(工程)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需強化“以流域為單元”的理念,充分協調部委之間、部委與流域、流域與省市之間的關系,加強頂層設計,出臺相應政策和技術標準,促進融合共享,加快推進試點建設。同時,盡快開展流域水監控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基礎科研力度,全面推進算據、算法、算力建設;建立和完善多元保障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國家主導、社會參與的投融資保障體系。此外,創新和加大對人才和團隊的系統培養力度,為持續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五:節水制度政策怎么實?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 李原園
推動水資源利用方式進一步向集約節約轉變
要按照《“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各項要求,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健全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區域發展規模和人口上限。在水資源超載或者臨界超載的地區,要停止和限制新增取水許可審批,建立涉水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嚴格限制和控制增量,控制人口增長和產業發展規模,推動水資源利用方式進一步向集約節約轉變,加快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務局總工程師 周潮洪
進一步加強節水型農業建設
高品質的精準灌溉對農作物很有幫助。建議在節約水資源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節水型農業建設,實現精準灌溉,提高節水效率。當前在農業工作中,農民節水意識還不強,節水鼓勵仍不足,還需要進行多方面努力,同時還應加強技術性指導,更好推進農業高效節水。
六:水利體制機制法治管理怎么強?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水利廳廳長 陳杰
加快修訂水法,完善治水頂層設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已實施多年,雖經過修訂,但在立法理念、立法原則、法規制約、制度機制等方面,與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精神,推進新發展階段的治水興水要求相比,已有不相適應之處,迫切需要修訂。
建議通過修改水法,完善河湖水域空間管控、系統保護修復等相關制度設計,從根本上扭轉河湖萎縮、水體污染、水生態退化趨勢,高質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同時,把“十六字”治水思路轉化為具體的法律制度,轉變治水理念,明確治水方向,改進治水方式,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和涉水部門的治水職責,引導和規范全社會的用水行為;把河湖長制、流域協調機制等創新做法上升為法律制度,完善治水頂層設計,助力從根本上解決水治理重大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務局總工程師 周潮洪
修改完善防洪法,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一步提高,特別是2018年實施機構改革以來,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的一些內容已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發展需要。建議修改完善防洪法,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明晰機構職責,確定蓄滯洪區啟用及群眾轉移的決策部門,修訂河道清障的責任部門,實現防洪工作責權統一,更有力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有序發展。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