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在水利部召開的黃河防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初步研判,今年汛期澇旱并重,北部、南部發生洪水的可能性比較大,北部重于南部。中部發生干旱的可能性比較大。值得注意的是,預計今年海河流域汛情主要在流域中北部的子牙河、大清河、北三河水系,而京津冀重點區域即在預測可能發生洪水的范圍之內。
從流域看,北部,嫩江、松花江、黑龍江、海河流域的中北部水系,黃河中游干流及支流涇河、汾河,都有可能發生流域性較大洪水。南部,長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東南沿海諸河有可能發生區域性洪水。中部,長江中游、漢江下游有可能發生區域性干旱。“總體看,今年的水旱災害形勢不容樂觀。”劉偉平說。
“作為在水利部分管防汛工作的我,面對這個預測,可以形容我的心情是戒慎恐懼、誠惶誠恐,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深感責任重大。”劉偉平說。“尤其北方,預測松花江、黑龍江和嫩江的汛情形勢與去年的情況很像。去年黑龍江上游發生了特大洪水,松花江發生了流域性較大洪水,嫩江多次發生洪水。海河流域今年的預測和去年的情況也很像,海河流域去年也發生了洪水。但是今年的預測讓我感到壓力更大,因為去年汛情主要發生在海河流域南部,漳河、衛河水系,今年預測汛情主要在流域中北部的子牙河、大清河、北三河水系,京津冀重點區域都在這里,北京、天津、雄安新區都在預測可能發生洪水的范圍之內,這些地區的防御壓力是巨大的。黃河流域去年汛情主要發生在渭河、汾河、洛河、伊河等中游地區,今年涇河也包含在預測可能發生汛情的區域之內。”
不過,劉偉平指出,目前只是初步預測,下一步還將根據形勢的發展,密切關注各方因子的變化,滾動進行中長期的預測。
劉偉平表示,下一步具體工作的重點措施主要在七方面。一是深入排查消除風險隱患。搶抓汛前有利時機,抓緊檢修完善監測預警設備,加快修復災損水利工程,對水庫逐一開展汛前安全檢查,重點排查防汛關鍵部位的安全隱患,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逐一整改、逐一銷號,汛前要完成整改工作。同時要全面排查蓄滯洪區存在的風險隱患,確保能夠及時啟用。
二是加快提升“四預”能力。要加快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建設,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升防御能力。在預報方面,改進水文測報模式,延長洪水預見期,提高預報精準度。在預警方面,及時發布洪水預警,預警信息直達防御一線、直達工程管理單位、直達水庫的“三個責任人”。在預演方面,遵循降雨、產流、匯流和洪水演進規律,采取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實現對洪水全過程的預演。在預案方面,科學制定修訂防洪預案、防洪方案,同時抓緊修訂應急響應體系工作規程,實現關口前移。
三是強化水利工程的調度運用。要精準掌握水庫、河道堤防、蓄滯洪區這三類工程的情況,科學制定、及時完善水工程的調度方案,精準調度運用各類水利工程,充分發揮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綜合減災的功能。
四是抓好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首先要落實好責任,向社會公布水庫的政府、主管部門、管理單位“三個責任人”。同時,小型水庫安全度汛還有“三個責任人”,即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巡查責任人,也要向社會公布,不能遺漏一座水庫。從監測預警、工程調度、巡查防守、險情處置、轉移避險、專家指導等環節,全過程地落實安全度汛措施。此外,我國存在大量病險水庫,正在除險加固過程中,現在這些病險水庫汛期有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所以主汛期病險水庫原則上都要空庫運行。
五是確保行洪蓄洪空間暢通。去年個別堤防出現漫溢和決口險情,有一些堤防并沒有達到設定的防洪標準,就是因為河道的行洪能力不足,行洪空間被侵占。劉偉平表示,針對這個突出問題,我們開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的排查整治工作,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侵占河道、湖泊、水庫庫容等行為,同時要暢通城市的排水通道,做好低洼地區防汛工作。完善蓄滯洪區啟用預案,特別是增強蓄滯洪區運用的可操作性。
六是提升山洪災害防御能力。要在汛前開展山洪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完善預警平臺,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到崗到戶到人,健全責任機制、動員機制。災害發生前,全部、及時、安全轉移危險區人員。對于山洪災害防御,主對策不是“抗”,是“避”,躲開山洪災害的威脅。“這里關鍵一點是監測預警體系要發揮作用,第二點是責任要到位,把危險區的群眾及時安全地轉移走。這是我們防御山洪災害非常重要的一個措施。”劉偉平說。
七是統籌做好抗旱供水保障。今年預測中部地區,特別是長江中游、漢江下游可能會發生區域性干旱。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秋冬至今,珠江流域東江、韓江出現了60年以來最嚴重的干旱,目前還在抗旱保供水的過程中。要加強旱情監測,動態完善水量調度預案和抗旱保供水預案,實施全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加快抗旱應急工程建設,解決供水能力不足問題,確保城鄉供水安全。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