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水約束、化解水危機,從而推動西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面臨的最大現實問題。”來自青海的全國政協委員張周平多年提案關注西部地區的水問題,今年也不例外。
張周平認為,由于水資源缺乏,特別是西部大開發、城鎮化以及氣候變化帶來的一系列水資源問題,制約了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他看來,問題主要有三點。首先是土地資源與水資源不匹配,。西北地區土地資源豐富,地均水資源占有量較少,水資源缺乏勢必影響到耕地開發,也將影響到發達地區建設用地的轉化。其次是水資源利用結構不合理,。西北五省區水資源主要用于農業,雖然各省區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除寧夏外已超過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并以水權轉讓的方式不斷挖掘農業節水潛力,但然而農業節水潛力基本挖掘殆盡。最后是缺乏蓄水工程,西北地區的大型水庫僅有30余座,同時缺乏控制性的蓄水工程,存在嚴重的工程性缺水,而過度開發地表水、地下水又嚴重破壞了水生態循環系統,導致區域水生態環境惡化。
為此,張周平今年遞交了關于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提案。他建議:一是盡快啟動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并加快推進前期工作,鑒于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已實現通水,國家應將分配給河北、天津的20億立方米黃河水重新分配給上中游缺水地區使用,緩解該區域嚴峻的缺水狀況,同時加大對青海“引楚濟柴”、新疆“引額濟烏”等工程的支持;。二是以調整種植結構為方向降低水資源利用量,在保證糧食安全前提下,嚴格控制耕地規模,同時適當發展高端農業,實現經濟效益與區域水資源稟賦的和諧統一;。三是加快推進大中型蓄水工程建設,盡快啟動黃河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青海江河源區和環青海湖地區水利綜合治理、湟水南岸水利扶貧等一批蓄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四是積極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建立國家財政轉移支付與開發者補償、利用者補償、受益者補償相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專項用于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和水利建設,為建立長效穩定的水利投入機制補充資金。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